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8-31 10:51:56
責任編輯:何海娟
為深入貫徹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和市委四屆十五次全會精神,在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召開之際,本期《深度·聚焦》關注我市部分重點農業產業項目、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發展情況等,力求形成全市構建都市現代綠色農業“583”體系,推動“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中法農業科技園
國際接軌 打造高效集約現代化農業園區
8月28日,走進位于眉山天府新區的中法農業科技園,在國際農科先行區,放眼望去,集中連片的綠色農田和四通八達的道路溝渠,讓人眼前一亮。
國際農科先行區在糧油、蔬菜、葡萄、花卉等產業方面,全面整合法國優質農業資源,引進88個蔬菜品種、17個葡萄品種、12個糧油品種、25個花卉品種。“我們把法國農業科研資源與眉山本地特點相結合,打造以糧油、蔬菜、水果、花卉為核心的種苗繁育產業創新發展平臺,帶動區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中法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曉波說。
彭山區葡萄現代農業園區的優質葡萄。
打造占地1031畝的國際農科先行區,僅是中法農業科技園“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我們將向南繼續流轉土地3000畝,進行品種擴繁和優勢品種規模種植。”胡曉波說,“第三步,打造高效集約的現代化農業園區,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在全省范圍推廣我們的優良品種。”
此外,中法農業科技園秉承科技助農、智慧興農理念,打造法國農業科技“推廣站”。“我們將引進法國葡萄酒等優質產業的先進技術,打造‘葡萄引種、試種、加工生產試驗基地’,在3年內研發出本地釀造的紅酒和氣泡酒,引領眉山葡萄產業發展的新高度。”胡曉波說,“同時,與法國知名企業達成合作,引入生鮮農產品生產加工技術,融合中國移動5G+終端試點和物聯網平臺,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新標桿,制定行業生產新標準。”
中法農業科技園的國際農科先行區。
發展現代化農業,技術人才儲備是關鍵。“我們將與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農業委員會聯合建設‘中法農業技術創新中心’及‘中法農夫學院’,為四川農業高質量發展輸送先進技術與產業人才。”胡曉波說。
四川果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助力 種出市場認可的美味葡萄
8月27日,在位于彭山區葡萄現代農業園區的四川果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葡萄生產基地,成片的白色大棚內,翠綠枝蔓上掛滿紅色、紫色、青色的葡萄,30多名工人正在進行采摘、包裝、發貨等工序。
“我們基地總占地780畝,是全市產量、銷量第一的葡萄生產基地。”該公司副總經理張坤表示,“我們的管理理念、技術等,處于全川領先地位,生產的紫甜、紫脆、陽光玫瑰、美人指等葡萄品種深受消費者青睞。”
西南智慧農業園的溫室大棚。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2月,該基地將建成占地300畝的3號果園,或將推動我市葡萄生產技術再上新臺階,做到全國領先。
據介紹,3號果園無溝、無渠,采用起壟栽培、促成栽培新手段,按照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模式打造,是一個封閉式葡萄種植基地。
“比如,3號果園里的葡萄大棚將安裝智能噴淋系統,可以自動調節空氣濕度。下雨了,傳感器感應到后,及時反饋給處理器,所有天窗會自動關閉;溫度高了,天窗自動打開。這個打開或者關閉的過程,只需要58秒即可完成。”張坤說。
果怡農業只是彭山區發展葡萄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彭山區以“種中國最好葡萄”為目標,打造標志性特色產業。目前,已形成以觀音街道果園村,公義鎮馬林村、紅旗村為中心的葡萄萬畝示范區,葡萄種植面積3萬余畝,年產量4.5萬噸,產值達4億元。
東坡區萬畝晚熟柑桔產業園區
建設“中心” 推動晚熟柑桔產業高質量發展
“除8公里的環形道路、5公里的排灌溝渠外,電力設施配套、觀景平臺、業主標準牌等設施配套一應俱全。”8月27日,走進東坡區萬畝晚熟柑桔產業園區,處處是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東坡區萬畝晚熟柑桔產業園區于2017年7月啟動建設,占地1.7萬畝,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負責總體規劃和技術指導。“經過3年建設,累計投資約3億元。”東坡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李永安說,“目前,園區完成苗木標準化起壟定植約1萬畝,并配套建設水肥一體化設施,覆蓋率達95%。”
如此大規模發展晚熟柑桔產業,源于園區對環境、市場、技術優勢的自信。“東坡區土壤肥沃,為晚熟柑桔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從全國來看,晚熟柑桔種植面積占比低,市場前景廣闊。”李永安說,“園區采用高標準放線、高標準起壟、高標準施肥、高標準苗木、高標準肥水、高標準基礎設施,不斷夯實產業基礎,傾力打造全國晚熟柑桔生產基地。”
近年來,東坡區大力發展晚熟柑桔,先后獲得“中國晚熟柑桔之鄉”“全國柑桔30強縣”等榮譽稱號。目前,東坡區柑桔種植面積達37萬畝,年產量達54萬噸。此外,為推動晚熟柑桔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西南)晚熟柑桔交易中心項目已開工建設。該項目規劃打造大型冷鏈物流電商聚集中心,具備冷鏈物流、電商交易、加工分揀等功能。該項目建成后,將對東坡區柑枯品質提升及品牌塑造,產業升級等產生積極作用。
眉山偉繼水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抱團發展 促進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采用集裝箱養魚,我們是眉山首家,也是唯一一家。”8月27日,在位于東坡區現代水產種業園區的眉山偉繼水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張繼業說,集裝箱養魚是一種新型的設施養殖技術,利用循環水、高密度受控的方式養殖。
相比于傳統的養殖方式,集裝箱養殖模式具有成本低、產量高、零排放等優勢。“將魚苗養在集裝箱內,養殖密度是傳統魚塘的3倍。如此高密度的養殖,可以精準控制、集中投喂,節省飼料成本,降低管理成本。最關鍵的是采用循環水養殖,可以節約用水,養殖尾水零排放,保護環境。”張繼業說。
此外,該公司還采用了封閉式循環水育種和保種、高低位池塘生態循環水養殖等先進養殖模式。“我們已建成工廠化魚種生產線7條、高低位池塘間循環水養殖系統2套、陸基推水式集裝箱15套和受控式集裝箱2套等先進設施設備。”張繼業說,“先進設備和技術的加持,讓我們養殖的魚苗品質好、成活率高,受到市場青睞,基本供不應求。今年上半年,我們的銷量已超過1千萬尾。”
同時,該公司充分發揮優勢,積極抱團,帶動周邊繁育戶發展。如今,東坡區現代水產種業園區正科學推進產業布局,將通過三年努力,建成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水產種業園,實現園內名優水產種苗繁育量200億尾以上,產值2億元以上,為提升全省水產種苗生產能力和促進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西南智慧農業園
“超級大棚” 樹立全省農業智能化發展標桿
8月27日,在位于眉山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東坡片區的西南智慧農業園,走進智慧溫室大棚,一株株南瓜苗整齊地在自動化設備上茁壯成長,112.8畝的玻璃大棚一眼望不到邊,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棚”。
西南智慧農業園的“超級大棚”,除規模大以外,還具有產能產效大的特點。“以番茄為例,我們每平方米的番茄產量可達75公斤,是傳統大棚種植的5-6倍。”西南智慧農業園項目負責人許炎說,“并且,我們的用水量僅相當于傳統種植方式的二十分之一。一個溫室全年的番茄產量可達5000噸,產值達8000萬元。”
“漫味龍廚”的智慧工廠生產車間。
如何做到高效產能?許炎表示,植物生長有溫、光、水、氣、肥五個必備條件,“超級大棚”就是通過優化這些條件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我們采用全球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蔬菜苗全部生長在插著滴灌設備的椰糠條里。水肥一體化設施會自動按照番茄的營養需要,定制不同的‘營養餐’。哪種元素缺乏,系統會自動提醒,并自動調整水肥量,讓番茄始終處于最佳生長狀態。同時,保證了番茄的大小相同、品質一致。”
“我們的智慧溫室大棚是西南地區建成的第一個智能化程度最高、生產效益最好的溫室大棚,樹立了全省農業智能化發展的標桿。”許炎表示,“未來,我們將建成總占地1283畝的8個智慧溫室大棚,實現年產值5到8個億,助力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帶動更多的農戶致富增收。”
東坡區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
項目帶動 助推“味在眉山”千億產業發展
室內裝修、設備安裝……8月28日,在位于東坡區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的海霸王速凍食品生產基地一期項目現場,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一期項目將建設冷凍食品自動化生產線8條,預計9月28日第一條生產建成、試產。”海霸王國際集團眉山工廠負責人芮如桐說。
據了解,該項目是2019年東坡區引進的優質食品加工生產企業,將拉動我市上下游配套產業發展。“我們生產所需的農(畜)產品、包裝材料均就近采購,推動全產業鏈的發展。”芮如桐表示,“同時,項目引進的全球領先的螺旋式極速凍結機,在提高產能的同時降低了能耗,將帶動冷凍食品行業轉型升級。”預計2023年年底,項目完全建成達產后,將實現日產冷凍食品1000噸,年產值18億元以上,拉動上下游配套產業發展,實現年產值30億元以上。
同樣落戶于東坡區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的四川漫味龍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食品加工生產企業,主要從事調味品、火鍋底料的研發生產。該公司是全國知名火鍋品牌小龍坎的獨家底料供應商。該公司于2019年9月建設的眉山智慧工廠,創造了業界三個“最”:單體車間產能最大、產線最全,是全國最早在餐調行業使用西門子軟硬件數字化方案及工業云Mindsphere物聯網系統進行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工廠。
“眉山智慧工廠實現了‘機器人’炒料、全流水線生產,火鍋底油、底料、肉制品年產量預計達到10萬噸。”該公司眉山智慧工廠負責人辜軼佳說,“產能的釋放不僅為企業擴張與多元業態發展提供更強大的競爭力,也為促進餐飲制造業的生產及食品安全智能化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