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2-16 11:26:00
責任編輯:何海娟
賞心悅目農家院,姹紫嫣紅花爭艷。這是近日記者踏入仁壽縣珠嘉鎮棚村村時最直觀的感受。
在棚村村,家家戶戶都是灰瓦白墻,整齊劃一。門前都有小園子,村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種菜養花。該村以水稻、小麥、藤椒等為主導產業,村民通過流轉土地,不僅可以收取租金,還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2019年,棚村村耕地面積達5027畝,村民人均純收入達3.04萬元,生活幸福指數一點都不比城市居民低。
鄉村產業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仁壽縣認真落實中央、省、市“三農”工作決策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園區帶動
示范引領振興產業
“今年9月分紅的時候,我領到了6260元。”12月11日,仁壽縣藕塘鎮河壩村村民梁明君說。他入股橙色田園,每年能得到分紅。
據悉,藕塘鎮全域納入仁壽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范圍。仁壽縣屬國有公司鏵銳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當地打造2萬畝橙色田園,發展標準化柑橘種植。當地村民將自家土地流轉給公司,還能在柑橘園內務工,學習種植技術。除此之外,每年還能獲得入股分紅,共享發展紅利。
近年來,按照村帶鎮、鎮帶園區、園區帶區域發展思路,仁壽縣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條,示范引領農業跨越發展。
優化布局,實現規模發展;園區引領,實現品質發展。該縣基本形成以文宮鎮為重點,面積超過15萬畝的線性枇杷產業帶;基本形成以橙色田園、褚橙莊園為龍頭,面積近20萬畝的環形柑橘產業帶;基本形成以百年梨鄉曹家為核心,面積近5萬畝的半月形梨產業帶。同時,以富加、藕塘、祿加3個鄉鎮為中心,發揮橙色田園、褚橙莊園、香橘緣柑橘種植基地示范引領作用,規劃打造集“生產+加工+種養循環+研發+品牌+流通+休閑旅游”為一體的30萬畝晚熟柑橘產業集群。目前,全縣已建和在建現代農業園區達9個。
仁壽縣還成功打造區域性公共品牌“天府仁品”,創建“橙色美仁”“橘子紅了”等知名企業品牌和自主品牌25個,申報“三品一標”產品68件,文宮枇杷、曹家梨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認證。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園區精深加工,發展初深加工企業20余家。舉辦“枇杷節”“柑橘節”等會節活動,推動一三產融合,將農業產品轉變為旅游商品。
美化環境
全面發力振興生態
“每天,我會將家里的垃圾分類倒進門口的垃圾桶里。然后,垃圾車將這些垃圾統一運到鎮上的垃圾中轉站壓縮轉運處理。”棚村村村民賀德軍說,家門口就有綠色和灰色的垃圾分類桶,村民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還學到了垃圾分類和環保知識。
在棚村村,村道兩旁干凈整潔,綠樹成蔭,而路旁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設的垃圾分類站,4個不同顏色的垃圾分類桶在這里整齊排列。除設置垃圾分類站外,該村還在村民集聚的居住點設置了垃圾分類桶。
自2018年以來,仁壽縣探索形成“設施設備全額投入、運行維護定量補助、建設運營社會合作”的資金保障機制,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5億元,建成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六大體系”(即長效的保障體系、成熟的保潔體系、精準的收集體系、規范的運輸體系、穩定的處理體系、有效的監管體系),讓鄉村顏值更靚。
深入實施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一直以來,仁壽縣注重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展現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怡人畫卷。科學規劃,以點帶面,對曹家鎮、文宮鎮和珠嘉鎮棚村村、懷仁街道吊慶社區等2019年省、市鄉村振興先進(示范)鎮、村(社區)集中力量整村推進,率先打造,并按照先交通沿線后偏遠邊緣、先外圍后縱深的原則分主次推進,以先行推進區實際成果帶動全域整治。
鄉風文明
深入挖掘振興文化
“心要凈化、屋要亮化、樹要綠化、村要美化”“勤勞是幸福的右手、節儉是幸福的左手”……在曹家鎮梨樹社區,村民房屋白墻上隨處可見這樣的醒目標語、風土民情畫,生動活潑,圖文并茂,成為美麗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曹家鎮堅持做活鄉村文化,育實鄉風文明,以文化墻為載體,將社會道德、文明禮儀、政策法規等,通過文字、圖片、噴繪畫的形式予以詮釋,一墻一風景,打造適合農民口味的“墻體文化大餐”,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化、道德素養,助推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同時,該鎮還注重文化墻的創新,設置產業建設、創先爭優、廉政建設等板塊,適時將新時代、新生活、新風采等有機地融合上墻,多角度地展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風貌,培育淳樸民風,提升文明鄉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近年來,仁壽縣不斷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結合鄉村振興示范建設,打造一批基層文明實踐精品陣地,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暨鄉風文明示范鄉鎮、村。打造文明鄉風,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家風家規家訓,打造“家風家規暨廉政教育基地”“家風堂”,大力塑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弘揚傳統文化,成功錄制CCTV—7農民春晚,并順利舉辦首屆“中國仁壽天府生長節”系列活動,全縣群眾參與人數110萬余人次。(郭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