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2-02 10:44:13
責任編輯:陳敏
李勇軍 眉山網記者 李成
“在以往困難時期,洪雅幾乎家家都做‘火米’,現在機械加工發達了,‘火米’成了遙遠的記憶。”近日,在洪雅縣首屆返鄉下鄉創業成果展上,該縣騎龍種養專業合作社的一款“火米”產品引得眾多市民爭相購買。該合作社理事長梁斌介紹,“火米”是先將優質稻谷放入大鐵鍋中用旺火蒸煮熟透,然后均勻翻炒,再用微火烘蒸10小時左右,使稻谷殼全部開口,最后出鍋晾曬加工而成的米就是“火米”。
幾年前,外出務工的梁斌回鄉創業搞起了水稻種植。致力于綠色生態種植的同時,梁斌用在外學習到的營銷經驗,重拾洪雅“火米”的傳統工藝,另辟蹊徑走差異化營銷路子,“火米”賣出了普通大米5—8倍的好價錢。目前,合作社種植面積已有1000余畝。梁斌創業成功的同時,更帶動輻射了一大批農民走上了綠色農業致富路。
和“火米”一樣,“瓦陶”也在成果展上擁有著超高人氣。這種用瓦屋山白善泥制作的陶藝品,擁有細膩的手感和良好的透氣性。“瓦陶”制作公司負責人穆云祥介紹,瓦屋山陶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洪雅有世界級的旅游資源,旅游業發展迅猛。詳細考察后,穆云祥放棄了在外承攬工程的工作,2018年回到家鄉投資逾百萬元,致力于將“瓦陶”這個淹沒在歷史滄海中的遺珠重現榮光,助力洪雅打造國際休閑度假體驗旅游目的地。
梁斌和穆云祥是近年來洪雅縣返鄉下鄉創業的典型。在此次為期3天的洪雅縣首屆返鄉下鄉創業成果展上,有來自該縣的48個優秀創業項目參展,涉及現代農業、生態工業、全域旅游等多個本地項目創業碩果。
“參展的48個優秀創業項目,只是我們圍繞‘一地三區’建設目標返鄉下鄉創業成果的一部分。”洪雅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黃勁松表示,近年來,洪雅縣委明確提出建設“天府花園、國際休閑度假體驗旅游目的地,健康養生產業示范區,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區和生態工業示范區”目標,“一地三區”目標既為創業者明確了方向,同時也為廣大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
黃勁松介紹,近年來洪雅縣大力倡導和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復原轉業退役軍人返鄉下鄉,圍繞“一地三區”進行創業。努力營造返鄉下鄉創業良好環境,在政務服務方面,踐行“馬上辦”,提高創業者注冊、審批手續效率。同時,在資金上給予實打實支持。數據顯示,2018年,洪雅縣共兌現返鄉下鄉創業獎補資金41萬元,發放相關貸款360萬元。
在獎補資金和相關貸款撬動下,洪雅縣返鄉下鄉創業者投資3600萬元。據統計,從2016年來,該縣已注冊成立17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涉及生態工業、旅游業的創業主體,帶動當地就業2300余人。
在此基礎上,該縣積極組織返鄉農民工參加以中式烹調、茶藝、“瓦陶”為主要內容的技能培訓、品牌培訓和SYB創業培訓,提升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水平。2018年,洪雅縣人社局在瓦屋山、柳江、洪川等鄉鎮開展培訓6期,培訓630人。近3年來,該局已累計培訓3683人次,為洪雅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返鄉下鄉創業者,為基層帶來的不僅是資金和項目,更帶來了信息、技術以及先進的理念,帶動就業倍增的同時,更在基層播撒了創客精神、奮斗創造幸福的正能量。目前,洪雅縣返鄉下鄉創業者及其項目,已成為推動該縣脫貧攻堅和民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