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改變生活 文明幸福你我”系列報道⑧市民出行守規矩 文明旅游成風尚
2020-09-22 09:36
1
/
公園內擺放的垃圾箱
市民在東坡城市濕地公園散步
市民正在參觀三蘇祠博物館
文明旅游宣傳展板
眉山網記者 孟飛 文/圖
在三蘇祠博物館,游客們安靜了解著三蘇父子的生平事跡;在洪雅柳江古鎮,游客們主動自覺將垃圾入桶;在東坡城市濕地公園,市民們文明守禮在公園悠閑散步……近年來,我市以“雙創”為抓手,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引導和對旅游中不文明行為的持續約束,市民旅游文明素質不斷提高,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文明旅游漸成新風尚。
加強文明旅游建設
提升游客出行體驗
以前,在旅游出行中,時不時會出現不文明現象,對此,我市高度重視文明旅游建設,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引導,營造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文明旅游新風尚。
促進文明旅游建設。由市文明辦牽頭,會同文旅、教體、住建、交通、公安等成員單位,建立文明旅游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并在“五一”、暑期、國慶等旅游重要時段協力配合、齊抓共管,切實解決文明旅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推動文明旅游工作提質增效。
開展文明旅游宣傳活動。旅游咨詢中心、星級飯店、旅行社、A級景區充分利用戶外廣告宣傳牌(欄)、電子顯示屏等載體大力刊播文明旅游公益廣告,放置文明旅游小冊子,各景區游客中心建立固定的文明旅游宣傳點,共同營造文明旅游大環境。
同時,各景區還建立了服務崗(臺),為游客提供問詢等便民服務。充分發揮旅游行業志愿服務隊作用,在節假日組織志愿服務人員在景區出入口發放文明旅游宣傳資料,維護轄區清潔,勸導游客愛護自然、遵守公共秩序。
此外,積極組織旅游企業開展爭創文明單位活動,加大對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建立不文明旅游行為和旅游企業曝光臺,對一些反面典型進行曝光、剖析,并及時跟進處罰措施和處理結果的報道,形成震懾和警示作用。
文明之風深入人心
文明旅游蔚然成風
前些年,在洪雅瓦屋山當導游的鄭秀晶帶游客上山游玩時,有男游客將煙蒂隨意亂扔。“這樣的行為非常不文明,同時也給山林造成了安全隱患。”她說。
如今,隨著我市文明旅游建設和“雙創”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文明旅游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不文明現象也越來越少。
9月20日,記者來到三蘇祠博物館,看到景區過道間隔一段距離就有分類垃圾箱,走廊等不少地方都有文明旅游的提示,游客們遵守規矩、文明旅游。“這次到眉山來旅游,能處處感受到這里的文明風氣。”來自成都的游客張平飛說。
“現在的游客文明旅游意識都在不斷提高,大家都自覺遵守景點的規章制度,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嘩,偶爾有小朋友說話大聲了點,旁邊的家長都會及時提醒。”三蘇紀念館的工作人員欣慰地說。
在東坡城市濕地公園,四處擺放著分類垃圾箱,花臺中插有“文明每一步,精彩每一景”“遵德守禮,請不要亂扔垃圾”等提示牌,此時散步的市民眾多,但沒有出現攀折樹木花草、隨地亂扔垃圾、大聲喧嘩等不文明行為。
“文明旅游其實不難,只要用心大家都能做好。”市民趙新亮表示,文明旅游簡單來說,就是戴口罩、不扎堆、垃圾入桶、遵守秩序、愛護花草、不講粗話、不喧嘩吵鬧、不涂鴉亂刻,同時,還要學會尊重當地民俗。最關鍵是要學會堅持,讓文明旅游成為一種習慣。
讓文明旅游成為一種常態
美德鑄就美行,美行成就美景。
大眾旅游時代,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代言人”。旅途中,你若輕聲細語,世界便云淡風輕;你若謙遜禮讓,環境便舒適和諧。而對于一座城市,旅游不僅是城市地域吸引力的比拼,更是對整個城市素養與內涵的考驗。
文明旅游風尚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多環節,要讓文明出游成為常態,需要社會、個人多方面的努力,行業、媒體和相關制度要加強引導宣傳,每一位游客更要自我約束,才能讓文明出游蔚然成風。
文明素養的進步非朝夕之功。能夠將良好的言行習慣化,變成生活中不假思索就會自然遵循的下意識本能,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唯有加強全社會的日常文明修養,加強文明行為的普及,從現在抓起,從每個人抓起,從遵守每一次交通規則、撿起身邊的塑料袋做起。只有當尊重自然、遵守文明禮儀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當維護自然和諧、有序文明旅游成為大多數公民的公共行動,方能推動旅游行業提質升級,同時也為全社會的文明進步添加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