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1-12 10:46:08
責任編輯:熊莉
江口沉銀博物館建設現場。
成都向南,山水之間,小城彭山就坐落于此。
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賦予了這座小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八百壽的彭祖生于斯、葬于斯,留下的長壽文化讓如今彭山百歲老人萬人比仍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一首民謠到一次歷經三年的考古發掘,沉銀文化隨同張獻忠沉銀一起浮出水面;還有張綱秉筆盡忠,李密陳情盡孝留下的忠孝文化,西漢王褒《僮約》中所載“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的茶肆文化流傳至今……
如何讓當地特色文化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近年來,彭山不斷探索,讓千古流傳的文化有了形式多樣的載體。一座城市的文化記憶和獨特名片也逐漸顯影。
□本網記者 林茂春 文/圖
一種傳承
文化也能“說話”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能識得破,買下成都府?!边@是一首在彭山流傳了幾百年的民謠。清代以來,諸多文獻記載,明末大西軍領袖張獻忠曾沉銀于此。
自20世紀20年代起,江口沉銀遺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內陸續有文物出水。2016年起,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對江口沉銀遺址開展了三次考古發掘。經過三次水下考古發掘,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文物總計52000余件。江口沉銀明末古戰場遺址還入選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這是中國考古領域的一件盛事。江口沉銀不再僅是一個傳說,而是一段被實證的歷史。
隨著沉銀寶物的出水,沉銀文化也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穿越數百年的沉銀文化將如何在當今傳承,沉銀寶物將如何“說話”?
“西王賞功”錢幣。
今年9月27日,備受矚目的江口沉銀博物館宣布開工建設。該館建設總投資10億元,預計2022年12月竣工。據了解,江口沉銀博物館不僅將在外部“像素級”還原歷史,再現張獻忠逃亡線路、江口沉銀盛景,內部也將“貨真價實”,展出發掘出水實物,再現當時繁華。
“比起出水文物市值幾何,我們更在意如何透過文物與古老的歷史對話?!?1月9日,江口沉銀博物館籌備組成員鐘華介紹,目前籌備組的主要工作除了加快推進博物館建設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江口沉銀博物館是沉銀文化的主要載體,我們希望來這里欣賞文物的人不僅僅把這里當成一個旅游景點,走馬觀花地留下這里有很多‘金銀珠寶’的印象,而是透過文物,能看到其所展現出來的明代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生活史甚至當時的世界格局,例如金封冊展現出的明代封藩制度,白銀背后的國家和世界格局?!辩娙A說。
在鐘華看來,沉銀文化是一種包羅萬象的文化,以文物為紐帶,背后的研究體系十分龐大。江口沉銀博物館當前也正在研究如何通過展陳講好沉銀故事,理清沉銀文化與當地其他文化的關聯性,并在探討江口沉銀博物館開館后定期舉辦論壇、明代美學課堂等活動的可能性,讓沉銀文化得以傳承,從歷史延伸到現實。
而據了解,除了江口沉銀博物館之外,沉銀文化豐富的文化內涵還被載入書籍、電影,通過多樣的載體形式讓文化開口“說話”,廣泛傳播。
彭山本土音樂組合將文化玩出時尚。
一種創新
文化走進生活
如今,走在彭山街頭,隨處可見一個身穿藍袍、喜笑顏開的Q版老人形象。他有時趴在路牌上,“說”著“助人為樂”,有時“站”在墻上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這是一位彭山人都很熟悉的老人“彭祖祖”。
相傳中華養生始祖、商賢大夫彭祖生于彭山、葬于彭山,開創并秘傳下膳食術、導引術、房中術三大養生術,逐步形成了彭祖長壽文化。彭祖長壽文化傳承至今,彭山仍然不乏高壽者,被命名為全國首批“中國長壽之鄉”。
卡通小人“彭祖祖”。
2017年,彭山啟動開展彭祖IP打造工作,讓“彭祖祖”成為彭祖長壽文化的表達者,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拔覀儗ⅰ碜孀妗c彭山創文、創衛,鄉村振興,城市治理等工作相結合,實現了文化走進生活的目標?!迸碜鍵P打造團隊——四川未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黃書博介紹。
自開展彭祖IP打造工作以來,黃書博所負責的團隊每年都預留出一筆創意專用預算,不斷挖掘彭祖長壽文化特色,逐步賦予“彭祖祖”是平常人、有平常心、得平常壽的人物性格,先后更新三版“彭祖祖”人物形象,打造了以常樂、常心、常隱為主題的一組公仔,以“非會活”“非能活”為主題的衣服,還有U盤、水杯等文創產品。其中,彭祖卡通公仔“彭祖祖”常系列還獲得了2019年四川省旅游商品大賽銀獎。
“我們還將彭祖長壽文化與當地黃豐草龍、鳳鳴蓮簫等非遺文化結合在一起,打造了一系列文創產品?!秉S書博說。同時,彭祖IP打造團隊還開發了以“彭祖祖”為主角的插畫、動畫、表情包等,多種形式的表達讓彭祖長壽文化走下高臺,扭轉刻板印象,更加貼近生活。
據彭山區文廣旅局副局長隋艷莉介紹,下一步,“彭祖祖”IP將進一步與彭祖山、江口沉銀等合作,提高市場化程度?!拔覀儸F在已經有了豐富的素材庫,正在逐步推動文創產品網上銷售,隨著彭山旅游市場日漸火熱,相信‘彭祖祖’IP市場化前景可期。”隋艷莉說。
長壽文化源遠流長。彭山區攝影家協會提供
一種融合
文化玩出時尚
“岷江的河水,流過我身旁,那是長壽之鄉的滋養……”“忠孝的文章,千古吟唱……”這是彭山人耳熟能詳的歌曲。
近年來,彭山沉銀文化、彭祖長壽文化、忠孝文化、茶肆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他們將彭山豐富多彩的文化融入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中,傳唱全國,玩出了時尚感。
“最初只是大家愛好音樂就聚在一起玩,沒有想太多。”彭山一本土音樂組合主創向順說。
向順經營著一家音樂工作室,彭山愛好音樂的朋友空閑時都會聚到他的工作室唱歌、創作。2019年,機緣巧合之下,他和一起玩了十多年音樂的朋友李雨燊成立了一個音樂組合。截至目前,兩人已經發行了10多首原創歌曲。
剛開始時,兩人和彭山其他愛好音樂的伙伴一起組團參加各種各樣的音樂節,唱的大多是抒發個人情懷的歌曲。后來,隨著家鄉文化發展日益繁榮,向順和李雨燊兩人的創作中逐漸體現出家鄉情懷,音樂節拍開始與時代步伐相互呼應,《小城彭山》《文明彭山》《壽鄉水岸》等充分展現地域特色的歌曲也相繼誕生。
豐富文化載體,傳承彭山文化。
“彭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我們創作者來說簡直是一個寶庫。把這些文化資源融合到歌曲中,通過歌曲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它傳播得更遠,就是我們的目標?!毕蝽樥f,接下來,他們打算創作出更多與彭山本土文化相關的歌曲。
今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向順和李雨燊還創作了《最美逆行》這首歌,用歌聲傳遞溫暖,表達敬意。歌曲上線后在全國傳播,給予了很多人安慰和鼓勵。
而在彭山,像向順和李雨燊這樣將文化與時尚緊密結合起來,賦予文化傳播新活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彭山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分享到